在生活中,与朋友的不和或许可以选择疏远,但家庭中的矛盾却往往让人无处可逃。家庭既是爱与温暖的港湾,也可能成为争吵的战场。而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比起表面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其背后真实的属灵争战。
在“讲座|基督徒的家庭观(九):信心之家”之后,梁牧师继续分享第十次讲座。他提醒基督徒,家庭矛盾背后常隐藏着属灵争战,而真正需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人心中的不信、自义和自以为是。梁牧师强调,唯有以谦卑的心彼此担当软弱,并在祷告中同心守望,家庭才能经历属灵争战中的得胜,进入平安与和睦。
一、我们的家庭建造,与“属灵争战”有何关系?
梁牧师指出,圣书里迦南地是上帝应许赐给亚伯拉罕的产业,但以色列人过了四百年才真正进入并得着。同样地,今天我们的“应许地”里的根据地就是家庭。家庭是上帝亲自赐下的应许,但这应许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需要靠着信心与顺服去持守和争战的。
他强调,家庭的祝福需要在属灵的争战中得着。正如以色列人必须赶出迦南七族才得以进入应许之地,而我们面对的则是来自魔鬼的谎言与诡计。魔鬼常常让人只看到家庭中的软弱与矛盾,就像探子只看到巨人和困难,而忽视了上帝的应许与大能。
梁牧师勉励大家,要坚定相信上帝对家庭的应许一定会成就。“这不是靠我们努力赢得的荣耀,而是上帝自己成就的荣耀。”他说,“整本圣书不断提醒我们:上帝的应许是确实的。不要让魔鬼的谎言夺去盼望,而是要在祷告、感恩和祝福中为家庭争战。”
那我们该如何争战呢?梁牧师引用以弗所书的话解释“我们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天空中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当我们在家庭中发生争吵的时候,我们要为了家人争战,而不是与家人争战。他进一步指出,魔鬼的工作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但是家人的问题是我们很容易看得见的,所以我们在家庭中“挑刺”是更容易的,天生就会且不需要学习。因此,作为基督徒,我们要有一双属灵的眼睛去分辨撒旦的工作,并为了家人举手争战,最终得到应许之地。
二、我们家要灭尽的“亚衲人”,都是什么?
以色列人在争战中成功进入迦南地,很重要的一个战役就是约书亚把所有在应许之地的亚衲人剪除了,并且将他们和他们的城邑尽都毁灭。梁牧师表示,在我们的家庭中也有“亚衲人”,亚衲人预表我们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预表我们里面的不信、自义和自以为是。
家庭中的最大仇敌往往不是环境或矛盾,而是“不信”。圣经说信心是盾牌,可以灭尽恶者一切的火箭;而不信之处,正是魔鬼射毒箭的破口。
他以婚姻为例分享道:“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非常甜蜜,但是结婚之后彼此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有的人可能会想我当初怎么看上她/他了呢?看到对方的缺点,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当初选错人了?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婚姻不过是两人凑合着过。”但梁牧师提醒,圣书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因此我们要相信,上帝赐下的配偶就是最合适的,而不应该让不信的想法破坏我们的家庭关系。
家庭中另一个必须胜过的“亚衲人”就是自义。他解释说,自义的人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却因此更容易放大别人的缺点、论断他人,表现出冷漠和缺乏怜悯的心。“自义不仅让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受损,也会让家庭的氛围变得冰冷。”
他提醒,自义的背后,其实是对恩典的拒绝。腓立比书曾教导我们“看别人比自己强”,这是谦卑的态度,也是对恩典的回应。梁牧师说:“当我选择谦卑和感恩,我就能在配偶、孩子甚至父母身上看到上帝所赐的恩典,而不是只盯着缺点。越是数算恩典,家庭就越能充满喜乐和盼望。”
在教养儿女的过程中,父母若常常用自义的眼光看待孩子,只会成为审判官,不断批评和否定,最终让孩子失去信心。但若能发现并肯定孩子身上的长处,帮助他们看到上帝的恩典,就能建立他们的信心。
家庭中还要打败的“亚衲人”就是自以为是。他引用箴言指出:“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在他看来,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高估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也常常有偏差。“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结果既无法领受上帝的恩典,也难以与人沟通。”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胜过“自是”呢?梁牧师解释道,关键在于存怜悯的心。他引用圣书的话“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并补充说:“当我们学会将心比心,就能脱离自是。当家人出现问题时,不要急着批评,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先生,我希望回到家里得到什么样的态度?如果我是太太,我期待被怎样对待?”
他坦言,自己也常常容易陷入自是,但提醒大家要在基督里不断操练:“我们在家里总是对别人说不要找借口,但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在找借口。因此,我们也要努力为别人找借口——这是同理心的表现。我们的同情心常常不够,所以更需要祷告,求主打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能怜恤我们的家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家庭建造中,真正打败自以为是。”
三、我们的家,怎样才能“国中太平”
“这样,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梁牧师继续说道:“我们怎么能够在家中也太平呢?首先,我们最需要确定的是:基督是我家之主。当我们用信心跟从主耶稣的时候,我们的家才能得着应许地。”
另外,我们在家庭中要“彼此尊重、分地为业”。这意味着我们要有边界,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梁牧师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一些基督教的国家,父母在养育小孩子的时候,从来不给孩子穿开裆裤,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即便小婴儿都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感的时候,家长就已经开始保护孩子的隐私和自尊了。所以我们在家里要尊重家人的地界,带着彼此尊重和帮助的心对待彼此,这样家庭不会出问题。”
最后,梁牧师强调:“我们要一同担当家庭中的责任,因为我们越有责任,祝福就越大。”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