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9日
微信

印度基督教企业家吁做作光作盐以诚信正直融入公共生活

作者: 译者:Joanna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09日 09:13 |
播放

在全印度教会宣教大会第二日的晚间会议上,桑杰·帕特拉(Sanjay Patra)博士发表全体演讲,呼吁印度基督徒在社会中作光作盐,以创业精神、专业卓越与道德见证,活出基督徒的责任与使命。

帕特拉是印度资深非营利机构的领袖,也是基督教组织问责倡导者,他直言,尽管当今教会与事工面临诸多挑战,但最大的机会正是在公共领域建立信誉。

他提醒会众,印度社会正密切观察着信徒的生活,基督徒群体应当反思在公众眼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以“扎根”活出意义

帕特拉演讲的核心,点明了现实意义的重要性。他强调,印度教会的可信度在于能否真正扎根本土,而不是依赖外来资源。

他指出,许多机构长期依赖于海外资金,这种依赖最终削弱了教会的可持续性。“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到底向下扎根了多少?”他追问道,“如果我们没有往下扎根,我们的现实意义便会受到质疑。”

帕特拉特别举例一些完全依靠本地奉献维持的教会,强调正是因群体看到了教会的价值,他们才愿意提供支持。他鼓励事工激发信徒的创业能力,不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更是创造就业机会,实实在在造福社会。

“唯有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活出意义,我们才能成为光和盐。”他说。

帕特拉同样呼吁,基督徒追求卓越,勇于投身公共服务。他遗憾地指出,年轻一代有时被引导走捷径或满足于有限的志向,而缺乏对卓越的追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若无法保持卓越性,我们的现实意义便形同虚设,”他说,“追求卓越不是可选项,而是见证的必然要求。”

他向基督教组织提出建议,认为不应把相关岗位当作人们的退路之选,而应当招聘并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我们是否因降低标准而造成了伤害?”他直问道,并敦促领导人培养年轻人事工的雄心和抱负。

以诚信正直向公众作见证

贯穿整个演讲的另一条主线是诚信。帕特拉提醒,若缺乏道德操守,再高的专业水准也不过是空洞。基督徒必须以责任心、行事公义正直而著称。

“作为基督徒,我是否能在人们眼中表现出与世人不同的行事方式?”他问道,“这正是我们要接受考验的地方。”

他坦言,在职业生涯中,常见到基督徒在专业上挣扎,却见到来自其他信仰的人保持极高的诚信。他分享一位同事拒绝高薪聘请,只因工作要求背叛客户信任。“也许他永远不会成为基督徒,”帕特拉说,“但他因我们所营造的氛围受到影响——在这里,诚信才是关键。”

帕特拉认为,这说明了基督徒价值观对塑造职场和社群氛围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实践基督教价值观和原则的生态系统,”他说,“基督徒的见证不在人数多少,而在于我们能否活出这些价值观。”

创业与管家职分

帕特拉非常重视创业和财富创造,他特别强调,财富创造与信仰并非对立,而是管家职分的重要部分。

“我们有时会误读圣经,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他说,“金钱本身不是,贪恋金钱才是万恶之源。如果我们不创造财富,又怎能去服事他人呢?”

他呼吁基督徒企业家,不仅要养家糊口,更要通过创业为他人提供生计。这样一来,他们便能为社会增添价值,使教会在现实中拥有更高的存在感。

然而,他也指出,基督徒内部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分享资源的迟疑,以及对工作的态度不均衡。他认为,提高专业性需要转变心态,即不将工作视为自己的权利,而将其视为服事他人的机会。“即使是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也必须要反映出耶稣的教导,”他说。

预备走向公共领域

帕特拉敦促教会有意栽培信徒,使他们预备好在公共领域中作见证。他对比了两种常见做法:一是只让年轻人参与教会活动,而缺乏为他们进入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做准备;另一是只强调学业成就,却忽视与信仰的连接。

“我们必须推动人们预备好进入公共领域,”他说,“我们是否能在教导他们立志、追求卓越的同时,把个人责任与对上帝的倚靠平衡起来?”

帕特拉承认,这样的平衡并不容易,因为职场压力常常诱惑人妥协。他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操练的,在每天结束的时候“删除部分知识并重学其他知识”,聆听圣灵的提醒,免得对上帝的引导逐渐麻木。

以生命作见证

演讲结尾,帕特拉分享了几个故事,见证基督徒价值观如何塑造环境,如何在行动中活出信仰的见证。他提到,在面对贪腐压力时,他选择坚守行事透明。

“机遇与挑战往往结伴而行,”他说,“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另一次,他被问及其机构是否是“基督教性质”的,按帕特拉所言,他在回答中强调,机构并非拥有基督教身份,但按基督教价值观运作。“我们并不是一个基督教机构,但我们按照基督教的价值观与原则运作,”他说。

他强调,这正是作光作盐的意义,以诚信和卓越融入并影响社会。

“我们必须站立,让人看见,”他说,“我们的祷告与盼望,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公共领域作光作盐,不需要完美不缺,而是忠心见证,把基督活出来。”

新闻翻译自:《国际基督教日报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