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会新来了一位年轻的牧者,他在讲道时喜欢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带着会众一起思考,使听众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路走,一边听一边动脑筋去想他问的“为什么”。他总是用圣书里的话解释经文的意思,并且把讲的道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工作上的压力、家庭里的烦恼、内心的挣扎,好像圣书上的话就是为我们的处境而写的。
因为这样,听他讲道成了一件不轻松但很有吸引力的事。以前主日崇拜,难免有人会打瞌睡,尤其是下午聚会的时候。但现在,没有人犯困,大家都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句。半年多下来,能明显地感觉到,教会的气氛变了。以前有人对主日崇拜认识不够,觉得每个月参加一两次就可以了,现在却开始渴慕主日的到来,盼着和大家一起敬拜、听道。
弟兄姊妹们也更愿意参与到教会的大小事工里,打扫卫生、准备茶水、带领诗歌、探访病人……大家好像忽然发现了自己能被主使用的地方,彼此配搭起来也特别的默契。那种生机勃勃的爱心和火热劲儿,有点像使徒行传里早期教会的模样。看着来教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从心里感恩上帝,为我们预备了这样一位忠心地传讲祂话语的仆人。
不过,有几次在主日讲道时,牧者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惑,甚至坦诚地提到了他生命中的软弱和失败。比如,他会讲到面对试探时的挣扎,在忙碌服事中感到灵里的枯干,有时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内心生出苦毒,需要靠主去对付。他说这些的时候,很平静,也很真实。
聚会结束后,一位平时灵命很成熟的姊妹,善意地提醒牧者:“牧师啊,你是上帝的仆人,是群羊的榜样。多讲一些上帝的大能和得胜的道,多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尽量不要讲自己的软弱和困惑,恐怕会绊倒一些信心小的弟兄姊妹,也怕损害你在他们心中属灵领袖的形象。”
这位姊妹的顾虑,也是出于保护教会和保护牧者的好心。我们通常会觉得,牧者是上帝的出口,在真理认识方面更加全备,应该是刚强、稳重、满有信心的榜样,不应该有疑惑和软弱。
面对姊妹的提醒,牧者很谦卑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记得他大概是这么说的:“非常感谢姊妹的提醒,我明白你的担心。但我想,我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样,都是蒙恩的罪人。我并没有因为站在这个讲台上,就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属灵超人’。我同样会软弱,会犯错,内心每天都需要主的恩典来洁净和更新。如果我总是展现一个完美的形象,那或许是一种属灵的伪装。大家可能会把目光定睛在我这个还算不错的人身上。但问题是,人都是靠不住的,假如有一天,我这个榜样软弱了,甚至跌倒了,那些定睛看我的人,他们的信心会不会也跟着动摇、甚至跌倒呢?”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我宁愿选择真实。我愿意让大家看到,一个蒙恩的罪人,是如何靠着上帝的话语,一天一天学习对付自己的老我,如何在软弱中依靠主变得刚强。我们的信仰,不是建立在任何一个完人的身上,而是建立在永不改变的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真理上。我们要仰望的,是上帝自己,而不是任何一个人。只有当我们的眼目单单定睛于祂时,我们的信仰根基才是稳固的。”
这番话当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似乎常常活在这种属灵的伪装里,不仅仅是在教会,在小组团契里,甚至在自己心里。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个好基督徒就应该总是喜乐的、和平的、有耐心的,遇到难处就当立刻宣告“我靠主喜乐”,内心有挣扎就要立刻把它压下去,生怕被人看出属灵生命不够好。在小组分享代祷事项时,我们更乐意分享那些已经祷告蒙应允的见证,或者一些不痛不痒的难处,而对于内心真实的恐惧、难以启齿的诱惑、对上帝的怀疑和抱怨,我们往往选择沉默。我们努力维持着一个属灵的外壳,好像这样才配称为弟兄姊妹。
但这种伪装,其实很累,也很孤独。它在我们和别人之间,立起了一堵无形的墙。每个人都看起来光鲜亮丽,好像只有我自己在挣扎。这种比较会带来两种结果:要么是骄傲——“看,我比他们更属灵”;要么是假冒为善和灰心——“唉,我永远也达不到他们那样好的光景”。无论是哪种,都远离了真实和信心。
牧者的做法打破了人们思想的固有模式,他坦诚的承认自己的脆弱,这份难得的真实,没有像姊妹担心的那样绊倒他人,反倒以一种奇妙的力量,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首先,它带来了真实的关系。当牧者敢于分享他的软弱时,他其实是在说:“在我这里,你是安全的,你也可以不必伪装。”这打破了过去那种“牧者高高在上、会众仰望”的隔阂感。他成了一个可以亲近的、有血有肉的弟兄。这样一来,弟兄姊妹之间也更容易敞开心扉了。小组分享时,开始有人敢于说出“我最近灵修很枯干,读经没亮光,祷告没味道”,或者“我和家人吵了很凶的架,心里很苦毒”。当一个人真实地分享他的挣扎,其他人不是论断,而是更能感同身受,一起为他祷告,用上帝的话语彼此劝慰。这种生命的真实连接,远比维持表面的和睦要深刻和有力得多。
其次,它彰显了恩典的真实和大能。如果我们传讲的信仰,只能解决小问题,只能让差不多的人变得更好,那这个信仰的力量是值得怀疑的。真正的福音,恰恰是给罪人、给软弱的人的。基督的恩典,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当一个牧者承认他需要救主,需要天天依靠恩典时,他其实是在为全会众做一个最有力的见证:看,不是靠我,乃是靠基督。这比任何口号式的“要靠主刚强”都更有说服力。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榜样,而是一个蒙恩的罪人的真实生命历程,这反而更能激励人:既然牧者都需要天天依靠主,那我也不例外,我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真的能把人的眼目引向上帝。就像牧者说的,当我们把领袖或某个属灵前辈完美化,我们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制造偶像。一旦这个偶像显出瑕疵,我们的信心就容易崩溃。而坦诚脆弱,恰恰拆毁了这人为的偶像。它不断地提醒我们:不要看环境,不要看人,包括不要看那个讲台上的人有多好或多不好,要定睛在那位创始成终、永不改变的耶稣身上。祂是我们信心的源头和标杆。这样的信仰,才是扎根于真理,而不是建立在出于人意上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肉体,以真实为借口活在罪中。真正的真实,是像大卫在诗篇里那样,在上帝面前赤露敞开,承认自己的过犯,也诉说自己的苦情,然后紧紧抓住祂的应许和赦罪之恩;也是在群体中,存着爱心和智慧,学习彼此担当重担,用真理互相建立。
我们的教会,因为这份敢于真实的勇气,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的状态。大家不再彼此比较属灵的光景,而是更多地彼此代求、彼此搀拉。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一群蒙恩的罪人,一同走在成圣的路上,我们都需要那真光来照亮我们里面的黑暗,都需要那活水来解除我们深处的干渴。而这份共同的需要,正是我们彼此相爱、紧密联结的最深根基。我相信,卸下属灵的伪装,坦然无惧地以本相来到上帝和弟兄姊妹面前,正是我们活出自由、活出基督身体见证的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