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妹是南方某教会查经小组的重要同工。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通过自学,她的经文分享很到位,造就了小组的很多弟兄姐妹。可知道她的肢体都清楚,张姐妹原来是个沉迷拜拜、非常迷信的人。
张姐妹生活的家乡,自古以来盛行民间信仰,各种牛鬼蛇神横行。她虽然接受无神论教育,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影响下,自然也跟着沉迷各种拜拜。
她的家里,佛龛(属于民间信仰,与真正的佛教无关)永远擦拭得一尘不染;香烛、水果、糕点也按日子更换。每月的初一、十五更是要提前两小时起身准备,生怕哪一步怠慢了偶像,而给自己或家庭带来不幸。
而她的日常工作、生活更是被各种迷信规矩所捆绑,担心万一没按哪种规矩去做,就会遇到不顺的事情;每次外出她都要看老黄历,遇到特殊的日子,都不愿轻易出门;甚至外出旅游时,遇到陵墓、碑刻等,她都会避开走(比如在西安跟团游时,所有人都去看兵马俑,唯独她不敢去);而她的丈夫与孩子更是被搞得不胜其扰。比如有次孩子要跟同学出去玩,可张姐妹却认为今天出门不吉,而不让他出去,母子两人因此爆发了剧烈冲突。
有一次,孩子夜里发烧到39度,张姐妹第一时间不是想到去医院,而是翻出之前在庙里求得的护身符紧紧攥在手里,又点燃一炷香跪在佛龛前,嘴里不停地念叨。丈夫为此十分恼怒,觉得这会误了孩子的病情。于是强行把孩子送上车,赶忙往医院赶。虽然张姐妹为此十分生气,但医生说幸好送医及时,她才松了口气。但这件事也让她与丈夫的关系出现了裂缝,儿子与她也没那么亲近了。
当然,张姐妹对这些事情也不是无动于衷,她也开始对拜拜有了怀疑。有一天,邻居的一位阿姨邀请她去教堂参加礼拜。起初张姐妹是抗拒的,总觉得信仰不同,就不该随便接触。可阿姨笑着说:“就是去听听歌、聊聊天,别想那么多。”
迷信的张姐妹觉得,反正多拜一个神也无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那天礼拜时,牧师分享救赎时说:“上帝不是需要我们用香火供奉的,祂是愿意主动走进我们的生活、分担我们的重担,只要我们接受祂就能获得恩典与平安。”
张姐妹忽然被触动,她觉得这样的神真不错,至少不用每天战战兢兢地去守那些规矩,从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给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关系带来拦阻。
张姐妹说,礼拜后的那天夜里,她竟睡得格外安稳,不再被各种迷信规矩而焦虑。她开始主动了解福音,在读圣经中的一些经文,比如“你们不要忧虑,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养活它”“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等时,每一句话都像一束光,照进她那曾经灰暗的心里。
就这样张姐妹真正接受了福音,并认真学习主的话语,生命得到了成长。如今的她工作生活都十分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了任何的束缚。外出旅游也是哪里都敢去,有了更好的体验。而家人也因着她信主而轻松了不少,孩子出去玩再也不用看黄历了。
张姐妹说:“如今我心里住着一位爱我的主,不用焚香叩拜,却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稳稳的幸福。从此我不再焦虑、不再迷茫,心里也有了光亮。”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