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Paul Rubens
彼得·保罗·鲁本斯(伯多禄·保禄·鲁宾斯)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宗教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NO.01.画作背景
这幅画的背景描绘了圣史玛窦记载了一则极具深意的故事: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与约翰之母,带着两个儿子向耶稣提出请求,希望他们的儿子在耶稣的国度中能“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这一请求引发了其他弟子的愤怒,由此引出耶稣教诲:“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NO.02.画作意义
耶稣面对西庇太的儿子的母亲要求及弟子愤怒,借机阐明权力、地位与服务的教义,指出“人子来是为服事人并舍命作赎价”,此故事及教诲对信仰实践与人生选择意义重大。
世俗与属灵:价值的分野
这位母亲的请求反映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普遍追求,那个时代社会等级森严,弟子群体也受此影响,雅各与约翰母亲的请求便是明证。耶稣以“爵”作比,揭示权力背后的苦难与牺牲代价。这凸显了世俗成功与属灵价值的差异,世俗权力基于控制与服从,耶稣倡导的权力则是服务与牺牲,真正伟大在于成为众人仆人,为门徒指明以谦卑与服务为核心的属灵道路。
祂的主权与人的责任:信仰的指引
这位母亲询问自己的二子能否坐在耶稣左右,耶稣回应父会为合适的人预备,强调了祂的主权与人的有限性。弟子们的请求暴露其对祂计划的误解,耶稣提醒祂的安排超越人类计算与野心。此教导启示其跟随者应以敬畏之心接受祂的旨意,而非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地位,同时暗示他们将通过苦难与牺牲参与神的救赎计划,鼓励求追随者在信仰中保持谦卑与顺服。
服务型领导力:信仰的践行典范
耶稣以“人子来是为服事人”阐明服务型领导力的本质,他以身作则,洗脚、医治、舍命,展示了真正领导者应以谦卑与服务对待他人,这与以权力和控制为核心的世俗权威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此教诲鼓励现代教友在家庭、职场与社会中践行服务精神,以帮助他人、提升群体福祉为目标,为世俗社会领导模式提供属灵替代方案。
从野心到舍己:信仰的转化之路
弟子们的愤怒暴露人性中对地位的竞争与嫉妒,耶稣借此教导我们需经历“弃绝尘世荣华富贵的生命翻转过程”,放下自我,以舍己的爱取代个人野心。耶稣所饮的“爵”与跟随者将承受的考验,象征信仰道路上的苦难与牺牲,但这种牺牲与耶稣的爱与救赎紧密相连,能让弟子们参与祂的救赎计划,获得超越世俗的永恒价值。
对现代跟随者的实践启示
1. 谦卑与服务:追求个人目标时反思是否以自我为中心,以耶稣为榜样,以谦卑态度对待他人,通过服务体现信仰价值。
2. 接受祂的旨意:生活规划中将个人愿望与祂的旨意结合,把计划受挫视为神引导走向更符合他心意道路的机会。
3. 践行舍己的爱:日常生活中通过志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等具体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塑造自身品格。
4. 警惕世俗价值观侵蚀:面对社会对权力、地位与成功的定义,保持批判性思考,以耶稣的教诲为标准衡量真正的价值。
结语:以服务为生命冠冕
“西庇太二子母亲的要求”故事,通过门徒请求与耶稣回应,揭示信仰核心真理:真正伟大在于服务深度,真正成功在于舍己爱心。耶稣的教诲如明灯,照亮信仰道路,鼓励我们以谦卑与服务为生命的冠冕,在耶稣的教诲中活出真正的价值。
NO.03.画作解析
雅各(James)又称“大雅各”或“长雅各不怕”,以区别另一个名叫“雅各”的人。原是加利肋亚渔民,其父名西庇太故又称“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以免混淆。他与弟弟若望一起跟随他后,成为他最亲密的三门徒之一。性格暴烈,耶稣称他为“雷霆之子”。
约翰,西庇太的儿子,大雅各的弟弟,是他最喜爱的弟子之一。与哥哥雅各一起被他称为“雷霆之子”。他被捕后,曾跟到大祭司的院子里去打听消息。他受难时十二人中只有他一个人守在十苦架下,就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他照看。
NO.04.画家生平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出生于1577年,家境殷实。他的父亲扬·鲁本斯(Jan Rubens)曾在帕多瓦攻读法律,娶了玛丽亚·派普林克斯,31岁时当选为安特卫普市议员。他被指控为新教徒,而1574年的大赦并未包括他的名字在内,他于是带着妻子及4个小孩流落到科隆,被萨克森的安妮选为法律顾问。他与她通奸而被王子监禁在迪伦堡。玛丽亚原谅了她的丈夫,写了数封温柔感人的信给他,并为他的开释而奔波,经过两年的艰难辛苦才达到目的,条件是要在监视之下住在威斯特伐利亚的锡根(Siegen)。她在1573年与他团聚,而鲁本斯可能就在那里出生。鲁本斯被施以路德教派的受洗礼,他还是小孩时,他的家人已改信天主教。1578年,扬与他的家人搬回科隆,在那里他执行律师业务并获腾达。当他死时(1587年),玛丽亚和孩子们又搬回安特卫普。
鲁本斯虽不是文艺复兴理想中的“全才”(uomo universale),他却了解自己的野心,在国家和画室中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不像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那样多才多艺,他没有留下雕刻,而且除了自己的家外也没有设计过建筑物。但在绘画方面,他在每一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宗教性的画,异教徒的狂欢,神祇和女神,裸体和着衣,国王和王后,小孩和老人,风景和战争,所有这些各色各样的画,都从他那多彩多姿、妙笔生花、满装花果、状如羊角的画笔下涌出。鲁本斯结束了意大利画风对佛兰德斯艺术的统治,不是反叛,而是兼容并蓄的。
鲁本斯的作品没有伦勃朗那么深沉,而更广阔。他避免伦勃朗揭示的深度。他喜欢的是阳光、新鲜空气、灯光闪烁、生活中的色彩与风趣。他以微笑来回报这个世界对他的厚道。我们今天偶尔想起个人与国家灵魂的不健康时,他的艺术作品正是健康的气息。我们的活力衰落时,让我们翻阅鲁本斯的画集,它会使我们精神焕发。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