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微信

对话|一位北方牧者剖析:年轻人不愿意服事的两大困局与破局之路

作者: 王言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07日 14:47 |
播放

近年来,许多教会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少。即便在年轻人较多的教会,愿意投身服事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让许多教会领袖既忧心忡忡,又在思考年轻人为何对服事望而却步?他们的顾虑是什么?教会又该如何扶持他们站起来服事?

近日,一位在北方服事多年的沈牧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深入探讨了年轻人不愿服事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认为,教会的领袖们应该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培育上帝家中的年轻人。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属灵成长,也要正视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给予实际帮助,而非仅仅依靠“信心”去期待他们自然而然地成长和服事。

 一、年轻人不愿意服事的两点原因

服事和生计的矛与盾

“信仰不能当饭吃”,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是许多教会年轻人的真实想法。他们或许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但当现实的生活压力摆在眼前,多数人都会陷入到挣扎中。因为很多教会提供的薪资微薄,甚至有些教会根本没有工资。这意味着如果年轻人要全职服事,等同于放弃生活的基本保障。  

针对教会薪资的问题,沈牧师观察到,现在有很多新兴的城市教会已经意识到薪资对传道人持续服事的重要性,有些教会会给传道人提供房补、社保和基本工资以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而在许多传统教会中,教会老一辈的牧者却仍然坚持传道人要靠着“信心”生活。传道人要祈求上帝的供应,不应该被钱束缚。沈牧师以老家的一个教会为例,个别老牧者甚至为了践行这种“为主大发热心”的精神,下乡讲道还需要自掏腰包准备路费。他认为这种行为本身是好的,但是对于教会的年轻人来说却可能成为试探。他们可能担心自己如果服事极有可能面临“喝西北风”的苦日子。

“我们从来没有在教会拿过一分钱,但不也撇下一切事奉上帝了吗?”一位在教会服事多年的老牧者发出了灵魂拷问。这可能是很多老一辈牧者的心声,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钱就不想服事上帝。对于老一辈的疑惑,沈牧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那个年代本身就穷,现在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可以了。如果年轻人看到老牧者还过着过去的苦日子,谁还愿意服事呢?他们只会觉得在教会看不到希望。”

教会不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

近年来,很多神学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渴望在教会服事,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多数教会仍由年长的领袖主导,不论是讲台还是长执会,都没有年轻人说话的份。单拿讲道这件事来说,有些教会的年轻传道人很难有站在讲台上的机会。即便他们有恩赐、有热情,仍然难以获得实践锻炼的空间。

许多年轻传道人开始陷入一种无奈的循环——渴望成长,但缺乏平台;希望被重用,但机会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人选择降低期待,勉强坚持。而另一些人则因长期得不到认可,逐渐失去动力。有些年轻人会想:“即便我努力预备了,教会也不会给我机会讲道,那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心理使得部分年轻人失去了想努力的心,甚至有人直接躺平了。

再加上许多教会薪资偏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这使得年轻传道人面临更大的现实压力。一些神学毕业生在看不到服事前景的情况下,被迫选择去工厂或其他行业谋生。原本满怀热情想服事上帝的他们,最终因缺乏机会与现实压力而离开教会和事工。

 二、如何培养年轻人站起来服事上帝?

在真理上扎根:建立稳固的信仰根基

“我们一定要让年轻人在真理上扎根,一定是上帝的话创造世界、更新我们,没有上帝的话就是扯淡!”沈牧师谈及自己为何做六十二讲圣书答疑时说道。“现在很多基督徒自认为自己有上帝的话语,但殊不知已经偏离了。很多人为什么信仰站不住呢?因为他们不明白上帝的话语。耶和华是上帝,祂的话就是我们的力量和盾牌,没有上帝的话怎么挡得住呢?”

有一位弟兄为了传教,先后借了几万元前往以色列,最终不仅传福音没有果效,还让家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家人对此十分担忧,但这位弟兄始终认为自己是在为主大发热心,未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符合圣书的教导。

对此,沈牧师分析道:“人若没有扎根于真理,就很容易被一时的激情带偏,甚至陷入错误的选择。因此,教会在培养年轻人时,必须优先引导他们在上帝的话语上站稳,要有智慧和分辨力。”

教会要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操练讲道

教会应积极为年轻人创造讲道锻炼的机会。沈牧师说:“哪怕只是让年轻人从五分钟的讲道分享开始,都能成为他们成长的机会。让年轻人参与讲道的过程,就像孩子刚开始只会吃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仅会吃饭,还会做饭,这正是成长的自然规律。在训练年轻人的过程中,牧者要常常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年轻人犯错没关系,随着属灵生命的不断成熟,他们自然会逐渐脱离错误。总之,要让他们动起来,不能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此外,教会要给予年轻人思考的空间。谈及应试教育下很多年轻人不善于思考的原因,沈牧师认为原因是教会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机会。有主的羊等待着牧者牧养,这会促使讲道人不断深入研究圣书,并更清晰地理解真理。

“不思考是因为你没有给他创造思考的机会。我为什么花费四年时间整理出来圣书的六十六卷书的讲解?因为有一群人在我屁股后面追着我的讲道,我怎么会不思考?没有我背后这群弟兄姐妹的话,我思考啥?后面的人会给你动起来的一个机会。我讲道的录音一天没发,就有人来催我‘牧师,今天的道咋没有发呢?’”

因此,教会应鼓励年轻人承担讲道责任,让他们在服事中成长,并通过不断地操练建立更扎实的属灵根基。

教会当以父母的心培养上帝的儿女

沈牧师主张,教会领袖们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中,应当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心力、耐心扶持。他回忆自己曾在一次与老家教会的老牧者交谈时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自己家的孩子,就算家里没钱,砸锅卖铁都要供他们上学。那上帝家中的孩子呢?你们拿出来多少钱了呢?”

“年轻人起不来是因为在教会当中看不到希望。‘我来了之后生活怎么办?’这是他们最真实的担忧。我们给他们每月开三千到五千的工资,你看看他们能不能起来?有的老同工热心服事,开车的油钱还得自己付。下一代看在眼里,怎会有心志事奉?”说到这,他提高了音量:“你们自己的孩子花钱给补课,能举多高就多高,即便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这块料都愿意供(他上学),那更何况是上帝家中的孩子呢?你托举过吗?”

很多年轻的基督徒都是父母辛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他们在完成学业后,怀着对上帝的热爱和呼召,选择全职服事。然而,教会若仅仅鼓励他们献身,却在薪资问题上让他们难以维持生活,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极大的现实挑战。

若教会不主动为年轻一代预备空间,便是在亲手堵住他们成长的路。

“讲台的位置不能只是老一辈牧者站在那里。”沈牧师提醒说:“一定要让年轻人走到前面去。你不让他上去,他就不会努力,因为他努力了却没有地方讲。”他叹了口气,声音里多了一份惋惜:“有几个年轻人神学毕业了,现在只能去工厂打工。”

一些发达国家愿意花高价挖过来一个人才,沈牧师认为教会先不说能否高价培养一个年轻人,但是最起码应该保障他们的日常所需得到供应,并且让他们真实的在教会得到爱和培养。

他回忆自己刚信主的日子时,说:“我那时候每个礼拜都要上去讲台读经,读完回家查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弄清楚,后来还要学着把经文讲给别人听。那时候大家并不在意你讲得多准确,讲好讲不好都给你鼓掌,让你有信心继续走下去。”

“老一辈的人在培养年轻人这一点上一定要站好位,不扶他们上来,未来该怎么办呢?”沈牧师最后强调。

图片来源:eunseong0331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