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群体的领导者。
现代人的夫妻关系,很多时候并不是绝对由丈夫带领整个家庭的发展,实际上或许更多的时候妻子才是家中真正的掌舵者。即使家中的事情是由两人共同做决定,但总是有人在某些事情比较擅长,比如有些丈夫比较擅长管理金钱,有些妻子比较擅长教导孩子。无论如何,在彼此擅长或分担的责任上,就是这个部分的领导者。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过去的父母大部分都比较有威严,也自许自己成为孩子的领导者。现代的亲子关系有一些转变,有些父母给孩子比较多的自由,让他们可以做自己。笔者常常对孩子说,你要有自主权,要学会负责任。其实,这就是学习当领导者的机会。当孩子愿意做决定,并且也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那就是一种领导。
因此,领导者不只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员工,即使能决定的事情不多,总是有机会成为这个公司某部分的领导者。在教会中,不只是牧师、长老是领导者,团契的负责人、同工或者弟兄姊妹,只要在教会中负责某一项服事,都是教会那部分的领导者。在家庭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扮演领导者角色的机会。因此,每个人怎么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教会或者工作的发展。
在《修道院的领导启示录》这本书中,提到了“管理”不适合用在“管理人”的概念。因为我们可以管理货品、金钱或资源,但是对人却不能管理而只能用“领导”这个词。这本书提到“领导”是一种技能,用来影响别人,让他们全心投入,为达成共同目标奋战不懈。既然谈到“领导”是一种技能,那么就是一种可以透过学习就可以实践出来的。从这样的定义中可以看到,领导不是一种命令人做什么,而是影响别人愿意主动、全心全力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例如,在教会中,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应该用信仰来影响别人,让每位弟兄姊妹愿意全心投入服事之中。
因此,作者提出了社会学巨人马克思、韦伯他们两人谈论到威权和威信的差异。威权是一种能力,利用自己的地位,罔顾别人的意愿,强迫对方照着自己的决心行事。比如,过去的父母用威严来领导孩子,无论是用打的,还是用骂的,目的就是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种父母常常说出口的是“你要不好好读书,我就罚你不准出去玩”之类的话。不过,这种威胁的话虽然会有即时的效果,从长远来说却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而威信是一种技能,运用影响力,让别人心甘情愿地照着你的决心行事。威信是一种影响力,就是让别人在领导者还没开口之前,就照着你的意思去做,有一种下属愿意为领导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概念。就好像父母有威信,往往在还没开口要求孩子之前,孩子早就已经做到了。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个性比较主动,但很多时候孩子的主动是来自于父母的威信。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威权比较好用,因为效果很快,可谓立竿见影。不过,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若我们是被领导者,我们希望领导者用威权领导,还是用威信领导呢?怎样的领导方式使我们真正的信服的呢?答案很清楚,我们可以为威信的领导者卖命,却只会为威权领导者做到他们所要求的事。然而,我们常常为了得到即时的效果,舍弃威信领导,而使用威权领导。
在教会中,其实每个弟兄姊妹都是领导者。因为,我们要传扬福音,不只是像宣教师或一些有传福音恩赐的人一样,他们是用口传扬福音;我们要传扬福音,就应该像那些用威信的领导者一样,用自己的信仰、行为来影响别人,让人在我们提出接受福音的邀请时,他们早已经预备好要接受了。在教会各项事工也是如此,每个扮演领导者的牧师、长执、同工、弟兄姐妹,都应该在信仰上做出美好的见证,用信仰的威信去领导、影响他人。在自己的家庭、学校、公司也是如此,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仍然要记得一位领导者需要用威信来领导人,才能让所有人愿意一起为一件事情打拼。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