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微信

要学会补网,而非拆网——对教会存在问题的思考

作者: 絮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27日 09:35 |
播放

在信仰里,我们常讲要“得人如鱼”。这是因为主的门徒在软弱之后常常会退后打鱼,主耶稣也常常借用打鱼的事来教导门徒,以此期望他们要得人的灵魂像得鱼一般。因此,“得人如鱼”今日也被大家广泛运用,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待拯救的灵魂就像鱼儿,教会就像一张网,将众人网在一起,而这张网应该被主攥在手里。作为传道人,我们要学会网鱼,更要学会“补网”,否则当这网有破损后,鱼儿就会溜走,自然就留不住人。但有的人不单不会补,反倒是拆,这也给教会和各样圣工带来诸多的麻烦。

一、当下教会存在的问题

(一)异端邪教的侵袭

异端邪教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不是这样。近来我们一位牧师还被新天地的人不断搅扰,一会儿加她的微信,一会儿加她的QQ。最令人奇怪的是,牧师也不知道自己的信息究竟是怎么泄露的。当然,牧师因为对圣经和神学比较熟悉,自然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弟兄姊妹也能如此轻松应对,一些同工甚至还很认真地抄录着异端学习群里的内容,当有人要看一看他的学习资料,他竟然撒谎,说被烧掉了。

我们要防范异端邪教,因为在末后的世代,假先知、假传道必然兴起,也必有信徒会被影响。

(二)教会内部的不合一

有人以为信教的人一定是和睦并彼此相爱的。我们只能说,大部分是这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并不是如此。他们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好处而互相争斗,甚至不讲信仰的原则,这都是在教会中现实存在的。

近来一间教会也是如此,虽然已经换届,负责人也已更换,但奈何老负责人的影响力还在,明面上虽然说退休了,但内心是不愿意的。教会的各样事情他依旧在管,教会的章也不愿意交,有什么事情依旧还是自己后,不给新负责人任何机会。这并不是说新负责人生命不好或者不做,而是他自己不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力和各样事工。

如果我们都能轻看眼前的权力和好处,都能相互忍让和宽容,彼此就能一同进步,在主的圣道上合一。

(三)信徒属灵生命的幼小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很多信徒的属灵生命还是非常幼小的,很多人都还处于吃奶的婴孩阶段。这体现在一旦遇到了一些难处和环境,他们就会立刻软弱或退缩,还有的甚至远离信仰并退出教会。

他们对圣经真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探究经文背后的属灵意义,在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试探时,也缺乏坚定的信念去抵挡。部分信徒在教会中更关注个人的属灵感受,忽视了与弟兄姐妹的彼此造就和团契生活,遇到不同意见时容易陷入争执,却很少以基督的爱去包容和理解对方。

此外,他们在践行信仰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将信仰与生活割裂开来,无法将圣经的教导落实到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导致信仰失去了应有的见证力量。这种属灵生命的幼小状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灵命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会整体的发展和合一。

(四)教牧同工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的教会仍然处于羊多牧人少的阶段,不但如此,在这有限的牧人数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工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升,不仅是在学历、知识、能力和见识上,也在属灵生命和品德上。

一些教牧同工在神学装备上较为薄弱,对圣经真理的系统研读和正确阐释能力不足,难以针对信徒在信仰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给予有力的教导和引导。在牧养实践中,部分同工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智慧;面对信徒的需求时,有时未能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或者在处理教会事务时,容易凭个人主观经验行事,忽视了圣经原则和教会整体的利益。此外,少数教牧同工在个人灵修和生命见证方面存在欠缺,未能以身作则成为信徒的榜样。这不仅影响了牧养的果效,也削弱了信徒对教会的信任。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牧同工难以充分承担起喂养、带领和牧养羊群的责任,进而影响了教会的健康发展和信徒生命的成长。

(五)教会缺少规范化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徒人数的增多,教会需要规范化管理,比如教牧同工的管理、诗班的制度财会的制度等等。有很多教会出问题,主要就是集中在诗班和财会两大方面。所以有人说:“对于教会来说,一般只要诗班和经济不出现问题,大多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此外,在教会活动的组织、信徒档案的管理、各项事工的开展等方面,若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指导,往往会陷入无序状态,难以保障教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长远发展。

二、如何“补网”?

(一)规范教会治理

教会不仅需要仰望上帝的带领,也需要人的治理和规范。正如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当人数增多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规矩,教会事务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例如财务制度,从奉献款的清点,再到登记入账,包括使用、公布账务等等,每一步都要按着相关的规矩来走,免得落入引诱和试探;诗班也应当加强管理,从练诗、献唱等等,不能懒散和随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不仅会影响诗班的整体服事质量,还可能因人员松散、纪律不严等问题引发内部矛盾。

此外,教会在教牧同工的选拔、培养、考核以及日常职责划分等方面,也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确保每一位同工都能在其位、谋其职,以负责任的态度投身教会事工。同时,对于信徒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详细记录信徒的基本信息、信仰成长历程以及参与教会活动的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教会更好地了解信徒需求、提供针对性的牧养关怀,也能为教会各项事工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在教会活动组织方面,无论是主日崇拜、查经聚会,还是团契活动、社会服务等,都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参与人员、时间地点、流程安排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避免因组织混乱而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或出现安全隐患。通过在这些具体事务上建立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治理制度,教会才能逐步摆脱无序状态,实现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从而为教会的健康发展和信徒生命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提高讲台质量

不论是哪里的教会,都应当不断提高讲台的质量。要谨记,只有上帝的道兴旺,得救的人数才能加增,信徒的属灵生命才能长进。不要寄希望于用其他的方式来让信徒的生命成长,那些最终都将是草木禾秸,不能长远。

讲台作为教会传递真理的核心阵地,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信徒对上帝话语的领受与生命的建造。教牧同工应将预备讲章视为最重要的事工之一,以严谨的态度研读圣经原文,结合时代背景与信徒实际需求,深入挖掘经文背后的属灵真理,避免停留在表面化的讲解或个人主观经验的分享。同时,要注重讲道的逻辑性与感染力,用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语言将上帝的话语传递出去,使信徒能够听得明白、深受触动,并愿意将所领受的真理付诸实践。

(三)加强牧养,深入跟进工作

与此同时,教会一定要深入对信徒的跟进工作,加强探访,既在生活上,也在属灵生命上对信徒予以关怀。牧者应建立常态化的探访机制,定期走进信徒家庭,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疾病困扰、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等,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祷告支持,让信徒切实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属灵生命关怀方面,要针对不同信仰阶段的信徒制定差异化的跟进方案。对于初信者,需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信仰根基,引导其学习基本真理、祷告方法和灵修习惯;对于成长中的信徒,应鼓励他们参与小组查经、服事事工,在实践中深化对上帝话语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生命成熟的信徒,则要激发其发挥榜样作用,带动身边弟兄姊妹共同成长。此外,还可通过建立信徒档案,记录其信仰历程、生命见证及需求,为精准化跟进提供依据,确保每位信徒都能在牧养中得到滋养,生命不断进深,成为为主发光的基督徒。

(四)鼓励并支持同工多学习

教会应当花大工夫在人才培养上,哪怕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不要舍不得,也不要认为这些投入是额外的负担。因为教牧同工的生命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教会的牧养质量和发展方向,只有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神学素养和牧会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满足信徒需求。具体而言,可以为同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比如组织参加正规的神学培训课程,邀请资深牧者或学者开展专题讲座,鼓励他们阅读优质的属灵书籍和神学著作。此外,还应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将学习成果与服事岗位相结合,对于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有效应用的同工给予肯定和表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同工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既有真理装备又有实践能力的合格仆人,为教会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教会的一份子,我们需要为建设更美教会而不断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正所谓“有力出力”,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高看自己,努力做好器皿当作的工作,不抢夺上帝的荣耀,也不推卸自己的责任。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