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微信

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三):悔改归主,走向服事之路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24日 09:39 |
播放

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一):信仰初启蒙与黑夜中的神迹
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二):迷失浪子——我怎么把我的主给忘了呢?

第五章:认罪悔改,真正归主!

出院之前,主治医生给蓝海开了一些药。回家以后,蓝海按照医嘱每天按时吃药。按说吃药以后,身体应该会更好才对,但是在蓝海这里却并非如此——吃药以后,身体反而更不舒服,反而感到痛苦。可是医生的话,蓝海又不能不听,只好继续吃药。可是越吃越不舒服,吃了药以后整个身体都很难受。眼看着药都快吃完了,身体却一点都没有见好。

那怎么办?那个时候,蓝海的选择是去祷告。

当天晚上8点多钟以后,蓝海就仰脸祷告、呼求耶稣。他说:“主耶稣啊,我这个心脏的毛病你都给我医治了,现在胃还有别的小毛病,怎么反而吃了药以后越来越难受呢?本来医生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药吃不完我就会好的,可是现在我却这么难受。主啊,求你怜悯我,求你医治我。”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异象。这也是蓝海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异象。在异象中,从空中落下来一个电影银幕。电影银幕对蓝海来说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在镇上的电影院工作过,经常要跟电影银幕打交道。

电影银幕出现以后,刚开始什么也没有,蓝海还觉得挺莫名其妙的——一个空空的电影银幕,这是什么意思?

可是随后,这个银幕里就出现了一个人,就是蓝海自己。“当时的场景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人站在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面前。我就情不自禁地说:‘这不是我吗?’

然后银幕上就开始播放内容了:从蓝海小时候、刚刚记事的时候开始放映。蓝海小时候偷东西,偷生产队的西瓜、玉米、蔬菜等等。面对这样的场景,蓝海说:“对,对,这确实是我干的。”蓝海自己很清楚他小时候确实干过这些偷东西的事情。

银幕继续播放,越到后来罪就越大也越隐秘。从外面的行为的罪——偷东西、和别人打架、骂人、不做家务、不干农活,然后又放进他内心里的罪——各种各样的污秽、肮脏,对女人的那种淫念……证据确凿,蓝海只好承认:“对,对,这些也是我干的,这些确实是我心里曾经有过的邪情私欲。”

银幕上越往后放,蓝海就看到了他里面原来有那么多的罪。蓝海就开始痛哭流泪,他说:“主啊,我怎么是这样的人呢?我不想成为坏人,可是我怎么就成了这么坏的人呢?”然后,蓝海说:“我真的不是人,太不是人了。”

这个时候,银幕里边就有一个声音发出来。这个声音给蓝海说,“你不是病,你是罪。”这是蓝海第一次知道他是罪人。在这之前,老牧师活着的时候没有跟他讲过罪,他也不知道他是罪人。

蓝海再也控制自己不住了,他俯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哭他对不起上帝,也对不起他自己,哭他内里的各种污秽不堪。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受到环境的影响,蓝海的思想、念头有许多败坏的地方,骄傲、污秽就不断地开始进入到他的心里,他的心就不断变得腐败。

蓝海自己也不知道他究竟哭了多长时间,只是一味地俯伏在地上嚎啕大哭,然后认罪、悔改。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哭,蓝海的身上就越舒服;越是哭,蓝海的心里就越甘甜。当蓝海认罪、悔改的时候,他心里面的所有肮脏和污秽的东西都倒出来了。

有了这次经历以后,蓝海就知道他实在是个罪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人,从此以后对罪有了敏锐地认识。蓝海说:“直到现在,我对罪也很敏感。原来那个时候对罪一点都没有感觉,还觉得我这个人还算不错,根本不知道罪是什么。”

在这之前,蓝海基本上没有怎么参与过教会生活,也不知道教会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知道罪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是罪人,在真理方面存在着太多漏洞。在这之后,蓝海就开始积极参与教会生活了,他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一天都不想离开教会。

那是1980年代末的广大中国乡村,教会数量寥寥,聚会也极为稀少。蓝海对此感到很不满足,于是到处找教会、参加聚会。从老家开始,一直找到城里。最终,他在县城找到了一所教会,从此在这里扎下根来。从老家到城里有二十多里地,每个礼拜天蓝海都必定会去城里聚会,长年风雨无阻。

那时候单位的领导很不能理解蓝海的举动,很反感蓝海信仰。但是蓝海对此不管不怕,而且还对领导说,让领导不要限制他在礼拜天做礼拜,他宁愿把礼拜天的工作提前干完,这样礼拜天就可以去做礼拜了。“那个时候我是什么态度?就算你开除我,我也要去聚会。无论如何我都得去教会;无论如何,我不能没有耶稣,我不能不跟随祂,我不能不事奉祂,就是一刻功夫我也不能离开祂,”蓝海说。

第六章:火热传道与神圣呼召

上帝对蓝海的呼召并未止步于做一个热心信徒。

有一次镇里出了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对蓝海的刺激和影响非常大。原来,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孩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居然选择了喝农药自杀。本来出现这样的事情以后,需要马上把人送去医院进行救治。结果,有“信耶稣的人”说不用送去医院抢救,要叫耶稣来救她。结果这个女孩因为耽误治疗,最后人就这么没了。

蓝海单位的领导在单位里讲了这个事情。“他一说信耶稣的,这不就刺激到我了吗?咱心里受不了,就像锥子锥心一样,这个事情太刺痛我的心了。喝了农药以后,故意不送去医院,而是让耶稣来救,这种生病不去医院的做法太使主的名不得荣耀了,”直到现在,蓝海牧师依然对这样的事情痛心疾首。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蓝海就向主祷告:“主啊,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愿意服事教会的弟兄姊妹,我希望你的名无论在教会的弟兄姊妹还是在外邦人当中都能够得到荣耀。我想要服事,想要成为老师。我想当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我的学识,而是想让人们能够明白正确的信仰,不让他们处在这种糊涂无知的信仰当中。主啊,我愿意这样做,我愿意为此撇下所有。”

在蓝海看来,很多人虽然看起来信仰了,有着基督徒的名义,但是却信得稀里糊涂的,把好好的基督教信仰硬生生地搞成了封建迷信。人们要信仰,但是不能用迷信的方式来信仰,反智主义、封建迷信决不是正确的信仰。

从此,一个清晰而沉重的负担落在他心上——他渴望像一位真正的教师,用圣书的真理牧养、归正信徒的信仰,将人从迷信、偏激和反智的泥潭中带出来,引导人建立与上帝真实、理性、活泼的关系。

就在他默默为此事祷告、心中呼求日益强烈之际,一个看似与信仰完全无关的机会临到了他。当时,“下海潮”开始大肆兴起,并且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镇里看准了新兴的影印行业,决定投资几百万开办一家影印厂,并选派包括蓝海在内的两人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学习先进的影印技术和设计排版技术。这样不但可以赚钱,更可以安置许多下岗的体制内人员。

“下海潮”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特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大量体制内(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人员放弃稳定的“铁饭碗”,投身到私营经济领域去经商、创业的浪潮。这股浪潮是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生动缩影,深刻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也重塑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

临行前,蓝海向主祷告说:“主啊,求你怜悯我。深圳那么大,我人生地不熟。我不求别的,但求你为我预备一个离教会近的住处,我需要去教会。”

深圳之行可谓充满了戏剧性。蓝海一行三人一路又是飞机又是火车,最终抵达深圳时已是深夜。既然已经到了晚上,他们就必须得找住宿的地方。他们三个人一个宾馆、一个宾馆地寻找,结果居然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

那时候深圳就是这么火。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的人们怀抱着他们心中的财富梦奔赴深圳。在很短的时间中,深圳就拔地而起,从原来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大都市。

他们拖着行李,在霓虹闪烁的街头一家家询问,然后处处碰壁。就在他们几乎绝望之时,终于找到了一家尚有房间的宾馆,但也仅仅只剩下一个标准间,他们三人只能挤在一起将就了一晚上。

早已疲惫不堪的三人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晨,当蓝海推开宾馆房间的窗户,打算透透气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跃入了他的眼帘,一座教堂赫然矗立在宾馆的斜对面!近得仿佛触手可及!蓝海的心瞬间便被巨大的感恩充满,他感动地热泪盈眶:“主啊!我这微小的祈求,你竟如此垂听!”

在深圳学习期间,蓝海最珍视的就是去教堂参加聚会。深圳的经历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更坚定了他未来在年轻一代中服事的意向和决心。

在深圳期间,蓝海解决了他里面一个很大的困惑——教会里为什么没有年轻人?尤其当他第一次走进周三晚上的青年聚会时,眼前看到的景象让他震撼不已:偌大的教堂里,坐满了和他一样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唱诗的声音洪亮而真挚,听道的眼神专注而渴慕。这与老家教会里几乎清一色老年人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股暖流和巨大的释然涌上蓝海心头,长久以来困扰他的疑问——"为什么教会里没有年轻人?"——在此刻烟消云散!他激动地在心中呼喊:“主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你,也看见了你的教会在年轻人中的复兴!”

通过在深圳的学习,蓝海完成了“解放思想”的工作。从那个时候他就下定了决心,回去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在镇上工作了,自己要单干,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开门头都行。

然后,也是在深圳期间,蓝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看见——他里面有了专心服事上帝的心。

那究竟是下海经商还是去服事主呢?蓝海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就向主祷告:“主啊,这两个门,你无论是给我关哪个、开哪个,我都听你的。你给我开哪个门,我就走哪条路,只要是你的旨意,我都无怨无悔。”

在深圳的学习结束以后,蓝海回到了老家。这个时候服事这条路上帝还没有给他打开,他就着手准备弄一个门头,给人做广告、横幅、影印这些东西,合伙人也找好了,房子也准备好了。“那会儿在外面工作或者上班,能有几个钱?基本上只有一百来块,我们镇的书记那个时候一个月才300块钱。可是我搞一个门头,随随便便一个月都能赚个1000多块钱,”蓝海说。

就在蓝海的广告社紧锣密鼓地装修准备开门营业之际,时候到了——县里面的一个老人找到了蓝海,问他想不想去读神学。蓝海读神学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蓝海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答“想”。为此,他愿意放弃所有。

就在蓝海紧张地预备神学招生考试的时候,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找上了门来——有一个业务,蓝海能够做,而且专业对口,对于专门学习了影印技术的蓝海来说难度并不大,需用的设备也都有,全部都是现成的。这个业务赚个五六万块钱决不成问题。

蓝海选择了拒绝。对此,无论是妻子还是朋友都很惊讶,感到不可思议——“五、六万块钱你都看不上,不去挣?你这是疯了吧?”要知道,那可是1990年代初的五、六万块,妥妥的一笔巨款。

蓝海的回答是,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而他口里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备考。这个过程中他不想受到任何干扰,只想一心一意地温习文化课。

多年以后,回忆当初学习备考的过程的时候,蓝海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那个时候的记忆力真的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为了能够通过招生考试,我真的拼了命。无论是以前还是之后,我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记忆力。”

朝思暮想、翘首以盼的神学院招生考试终于到来了,蓝海参加了考试。

又过了一段时间,考试结果出来了——神学院那一年计划招收40名学生,而蓝海是第41名。

没有考上,蓝海很伤心。然而却也有人很开心,这个人就是蓝海的妻子。

结果,过了几天“意外”又来了,蓝海被神学院录取了。原来,招生考试的第40名考试以后全身长满了皮肤癣,根本没法去上神学。对神学院来说,这个事情不难处理——既然第40名不能上,那就往后一位录取第41名就是了。就这样,原本名落孙山的蓝海被神学院录取了。

两年以后,蓝海顺利神学毕业,从此开始服事教会,成了一名全职传道人。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ametlene Reskp via unsplash.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