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肢体问我:“我发现不同人对主的称呼不一样。有的人称呼主为朋友,有的人称呼耶稣为主,有的人称呼主为‘阿爸,父’,还有人称呼为‘新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称呼呢?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与主的关系不同。而不同的人对主的认识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朋友的身份,有的人可能更了解主仆的身份……
即是说,当我们清楚主与人具体关系的时候,自然也就明白这不同的称呼了。那主与人的关系究竟有哪些呢?
创造与被创造
圣书的第一卷是关于创世的,其中第一句话就记载道:“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上帝的创造是一切的源头,也正因为有了上帝的创造,才有了日后的一切。
那么,人从何处而来呢?
有段记载称:“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这道理很直白,人并不是从猴子变的,也不是小行星爆炸而来的,而是耶和华上帝创造的。若不是上帝的创造,也便没有人类和世界。
拣选与被拣选
一个被上帝拯救的人,一定是一个经历上帝的人。当他经历了信实的主给予他的拯救,使他脱离了重担、罪恶、污秽和一切邪情私欲,并与他的性情有份时,这种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正如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友说:“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我们的得救不是在于人的能力和恩赐,而是全然在于上帝的拣选。
退一步来说,如果不是上帝的拣选呢?
那便没有我们的得救,自然也就不会有得恩典的机会了。正因为上帝是无限的,祂是一切的创造之主,这证明祂是主宰;也正因为如此,祂才有拣选人的权柄,继而才有对人救赎的权柄和能力。
父与子
圣灵与我们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因此,常有肢体在祷告的时候直接会向上帝呼求:“阿爸,父!”
因我们与基督同作后嗣,我们不再是罪的奴仆,也不是律法的奴仆,而是上帝的儿女。这儿女便是从属灵的关系来说的,也是上帝对转回之人的应许和祝福,我们理当珍惜。
主与仆
一般来说,我们更多地称上帝、耶稣为“主”。那何为“主”呢?
从神学的角度来讲,这可能要涉及很深奥的原文(包括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内容,但我们不是做学术探讨。对一般人来说,对“主”的含义的最好的理解和表达就是“耶稣能作我们的主”。即是说,在我们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是自己随意能决定的,而是要退到上帝的面前,让上帝做我们的主。哪怕我们想要做,但上帝不愿意我们做,那我们就不做;又或者我们不愿意做,但上帝要我们做,那就还是听从主的话去做。
一个跟随主的人、一个尊主为大的,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主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才叫把主当作主,也才是真正的主的仆人该有的样式。
朋友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耶稣曾经这样说。
正如一首诗歌所写:“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主你是我最亲爱的伴侣,我的心在天天追想着你,渴望见到你的面……有了主还要什么,我心与主心相连,我已起誓要跟随主,永不改变……”
主最了解我们,也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他与我们的友谊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新郎与新妇
教会是基督的新妇,基督是教会的新郎,教会在地上好似一位贞洁的童女等候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因而教会在地上当忠于主基督,正如保罗所言:“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
既然如此,作为教会一员的我们,理当警醒等候,用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言语和行动来等候这位至高的主,不要因为各样的原因而埋怨。因为这是上帝给我们美好的功课,使我们能不断地在祂的心意之中蒙祂喜悦。只要坚定信靠和等候,必会得着末日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我们与主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此才能与祂建立一个美好的关系。只有当我们与主的关系亲密无间时,才能真正明白祂的心意。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依靠,更是一种彼此的委身和信任。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操练自己的心志,以纯洁的爱回应祂的呼召,正如贞洁的童女持守自己一般。这样的操练不仅帮助我们远离世俗的缠累,也使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更加贴近祂的旨意,活出祂所喜悦的生命样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