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微信

叩门者与被叩之门:当寻求慰藉遭遇信仰的“门槛”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08日 14:06 |
播放

朋友最近生活不顺,高额的贷款压力,加上工作不顺利,让他的内心压抑异常,他想找个能让他获得慰藉的地方,让我们给他推荐一个宗教机构。我于是把一个教会推荐给了他,并帮他联系了教会的一位信徒。我想“人生的尽头就是上帝的开头”,在他人生快接近尽头的时候,上帝一定会为他开头。

过了几天之后,他再次找到我。我就问他在教会聊得怎样,是不是得到了开解。我还想问他是不是信了耶稣,但是我知道这个朋友不会那么快信耶稣,就没开口。他笑着回答说,没有什么开解,也不会信耶稣,只是发现你们这个基督教的门槛太高了,自己进不去,被拒之门外了。我不得其解,让他详述。

他找到那位我推荐的弟兄,然后在教会里相见。那位弟兄很是热心,也很客气地招待他。我那朋友便把自己的困惑和情况和盘托出,希望能从基督教福音或者神学中得到一些精神资源,让他排解人生财务上的压力。那位弟兄听完朋友的叙述,首先是讲述耶稣的故事,然后是基督教的诞生,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接着耶稣对他个人的见证。我这位朋友耐心地听着,基督教的诞生历史以及耶稣的故事,他都是了解的,只是把这些内容当作历史和宗教知识来了解,没有把它们看成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

朋友说他是耐着性子听完的,结果两个人的对话都是平行线,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教会的弟兄把他当成慕道友,而朋友则希望在这里得到醍醐灌顶的感觉。结果我那位朋友说,你们基督教的门槛还挺高的。因为那位弟兄对他说,如果想让耶稣改变你,那你应该信耶稣,你不信耶稣却还希望他改变你,连对耶稣的信心都没有,那么怎么能让耶稣给你带来改变呢?

这其实是一个悖论,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朋友希望基督教的信息能给他带来精神的亮光,但是不信耶稣之前,他又无法从基督教那里获得能进入和改变生命的信息。而对于基督徒呢,也非常想帮助那些进入教会寻求的人,也非常希望让那些走进教会的人,能走近上帝、走进福音,给他们带来生命的改变。这就像一个屋子,有人在外面敲门,而教会则在里面敲门,他们都找不到打开门的把手。

一个人的困境,尤其是精神困境,无法一下子获得解脱。处于人生困境中的人向宗教寻求开解,都希望一下子就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神话剧中的镜头,一位伤痕累累的凡人,无意中扣开了神仙的大门,神仙怜悯他,给他发功治疗,没多久他就康复如初,精神焕发,生命得到重造,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毕竟是神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场景。也许有人会说吃药可以达成,但是能达到这样效果的药物往往是毒品,会让人上瘾,并带来更大的伤害。

此外,人的困境不是一下子造成的,往往有各种复杂琐碎的生活因素,或者因为生意,或者因为家庭,更或者因为感情出了问题。每个因素背后又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复杂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有神仙下凡。

而对于教会,很多基督徒在人生困境中,都能得到上帝的干预,都有耶稣福音的参与。因此,他们的见证对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在人生经验中是确实发生过的。对于基督徒来说,耶稣的福音是指导他们、带领他们走出人生困境的关键,就像摩西在上帝的应许之下,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一样。

因此,在基督徒眼里,一个不信耶稣的人,一个不接受基督信仰的人,却想从基督教的福音中卸下重担,显然这很困难。因此,他们首先是想把进入教会的人发展成信徒,这样才能与他们自己走出困境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从而才能获得帮助。但是对于一个不信者来说,让他们相信耶稣十字架的受难和复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求助者,教会给出了良药,只是这个药可能不适合对方的体质,双方很难有交集。这也许就是今天基督教发展的尴尬境地。一方埋怨大家不进教会,而那些在教会外面的人,又埋怨教会给出的信息无法对接他们的需要。

在这样一个困境中,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作为耶稣门徒的我们,不能埋怨教会外面的人不愿接受福音、不理解福音。在这一错位的交集中,我们基督徒应该反思自己的原因。

首先,是否信耶稣不是基督福音的隔离墙,把世界和教会隔离开,以为只有进了教会的大门才能得到福音的滋养。耶稣并未为教会设立隔离墙,而是给门徒大使命,让他们把福音传遍世界。因此,如果只有相信耶稣才能得到福音的治愈,那么我们又将多少人拒之门外呢?

其次,福音是好消息,不仅对于信耶稣的人是好消息,也是世界的好消息。因此,面对任何一个走进教会的人,我们不要首先把他们当成传福音的对象,而是视对方为一个需要帮助的,想听到好消息的人。

再次,福音不是宗教的福音,是所有人的福音,因此福音也一定能以非宗教的语言讲出来。基督徒不是信了耶稣之后,就必须忘记世界的语言,而只会讲宗教语言。面对走近教会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平等地对话呢,为什么不能理解他呢?理解和共情也许是建立信任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教会外的人在使劲叩门,我们为什么也要在教会里叩门呢?我们不应该打开门,让他们进来吗?转换一下思路,转变一下语言,也许很多隔阂就消失了。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悖论,我想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中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更进一步的思考与答案。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Priscilla Du Preez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