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姐妹愤愤不平地离开了教会,原因是她觉得教会里虽然强调爱,但经常掉入和稀泥的陷阱。有些同工做了对不起弟兄姐妹的事。教会某些人不是要求同工道歉,而是要被害者宽恕对方的加害,而这种做法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这让某些信徒感到受了委屈,而选择了离开。
教会是讲爱的团体,爱是最大的的诫命。但爱心决不是孔子所说的“乡愿”,那种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使徒保罗在爱的颂歌指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真正的爱是以是以公义为基础的,离开了上主的真理与正义,爱心也就没了意义。因此我们对肢体的爱,不是哪种黑白不分的和稀泥,而是敢于指出肢体的问题,按照上主的原则处理各种矛盾。
耶稣是爱的本源,但对于不义的事,尤其是假冒伪善的法利赛人,他都会发出义怒,严厉地责备他们的种种罪恶,有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激进。因为耶稣对世人的责备,其目的在于让他们明白真理,去除罪恶的思想言行,使生命得以成长。因而基督徒的爱,必须包含应有的责备。这不是故意找人麻烦,而是为了对方的成长。
孔子说过:“乡愿,德之贼也”。说明了如果做那种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对于错误不去指出,而不断去纵容,将给社会道德带来极大损害。同样的,我们在教会生活中,对待事情一味和稀泥,不去指出同工的错误,这种行为看似很有爱心,其实危害极大。比如有位姐妹在生命上存在问题,一直在做一些不道德事。可是所在的团契却认为只要爱与祷告,就能将其挽回。可结果是,由于没有人劝勉,她在罪中越陷越深,最终付出了犯法入狱的代价。
可也有人担心,如果看到同工犯错而去责备,可他不听劝告,引发矛盾,破坏个人关系怎么办?教会团契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即使犯错了也不愿承认,甚至与好意规劝者发生冲突。然而我们不能为了维持“同而不和”的关系而去破坏上主的旨意,因为这样表面上看来一团和气,但合一的心已经遭到亏损。
在短期内矛盾会被掩盖,可长远看来总有爆发的一天,倒头来关系还是破裂,甚至更严重。有些人会因为受到“真理的控诉”而一时心怀不满,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放弃原则,而是要为其恒切祷告,以柔和、智慧的方式将其挽回,相信主能够让他(她)明白真理,回转向主的。
对于爱的责备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待人接物也不能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情,对跟我们关系好的,或者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和颜悦色,轻描淡写地指出问题。而对于那些跟我们有过节,或者社会地位不高的弟兄姐妹就恶言相向,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这种不公正的待人方式,本来就是不义的,无法起到劝勉人、造就人的目的。而且会激化矛盾,成为构建美好团契的阻碍。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2023852 via pixabay.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