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微信

当“牛马”遇上安息日:被内卷吞噬的一代如何找回生命节奏?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26日 09:38 |
播放

“内卷”是如今常说的一个词,“牛马”也是如今很多上班中的年轻人对自己的自嘲。当“内卷”与“牛马”两个词语叠加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时,那将是极其恐怖的一件事。

以身边的一个弟兄为例,做程序员工作,过着早九晚十,每周工作七天的上班生活,这种工作节奏已经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前两天晚上和弟兄聊天,弟兄表示对自己前途充满了焦虑和迷茫,因为即将到35岁,面对程序员的工作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同时,因为一直在工作,至今婚姻也没有着落。

这仅仅是这个弟兄的个别情况吗?并非如此,如今“内卷”加剧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单位裁员、工作量增多,导致很多人俯首工作台,不见日出与日落。

“何处才是自己可安息地方”这是多少人内心发出的呼唤呢?

忽然想到上帝在创世之初对人的爱,书上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对于以色列人,上帝不仅仅要求他们遵守安息日,同时要求他们遵守安息年等其它节期。

上帝为什么如此要求呢?书中也给了清楚的回答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因为上帝爱人,所以要求人要留出一天可以进入到安息之中。在这一天,人的精力得到恢复、体力得到恢复、情绪得到恢复,并且在这一天能去敬拜上帝,这是何等宝贵的一种祝福。

因为上帝太了解人的性情了,如果上帝没有强制要求人要去遵守安息日,那么人将会成为欲望和贪婪的奴隶,将会不分昼夜、不分寒暑的去工作,以至于在工作中将会忘记自己生命的本来目的。

所以,如今我们经常能看见新闻报道中,谈到一些外卖员因为疲劳工作而猝死的消息。当然,殷勤的工作并无不可,但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去工作,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身体终将承担不住。

如今的生活很疲惫,其实我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去休息,尤其像上文中谈到的弟兄。当工作不能让他有休息的时候,人要找机会自己休息。如果工作不止的话,一个人的身体、精神及灵性的状态,必定会有耗竭的危机。

我们是否还记得一句话?“人若赚得了全世界,赔上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也就是说我们拥有了很多,但是健康没有了、身体没有了又有什么价值呢?

所以要清楚,安息日乃是为了人预备的,让人能在生活中停留,身体有恢复,可以奔跑更远的路程。

当然,今天也有些人好像也想要进入安息,于是就开始毫无顾忌地刷短视频,然后放空自己的大脑,但是这样的放松其实只是在用虚假、肤浅的方式麻痹大脑,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喜乐。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当我们去敬拜那一位永恒、荣耀的上帝时,我们生命就得到了真实的自由。每当我们唱起那些赞美的歌曲时,我们的心也随着赞美声,获得了自由。

难道是上帝需要人敬拜吗?其实不是,乃是人需要敬拜上帝。因为,只有当人靠近光明、正直、良善的时候,生命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智慧。人不去思想上帝,上帝依然还是上帝,但是人却不是一个健康的人。

所以,我们看见这些用词:过劳死、工作狂、厌倦感、无聊感等,都是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因为一直在奔跑而失去了在基督里的安息。

归回安息,其实也不仅仅是敬拜上帝,同时也是调整生命方向及目标。正如船只或飞机调整罗盘对准航向,目光调整焦点,免得在忙碌中进入迷茫的状态,最终使船只不断地绕行。想到传道者说:“凡愚昧人,他的劳碌使自己困乏,因为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人在忙乱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在盲目地奔跑,甚至被这个世界的风气所影响,但是自己却浑然不知。而安息,则会让我们在上帝的话语中思想、正视自己走过的道路。

当然,归回安息也是让我们建立关系的时刻。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忙碌到我们没有时间与他人建立关系,忙碌到甚至夫妻双方都是最亲近的陌生人。

所以,当我们安息下来的时候,能把这个时间单独用来陪伴我们的身边人、单独用来和家人建立关系,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思想过一件事:“我们今天拥有的东西,要比我们小时候拥有的多出很多,但为什么我们却并没有获得更多幸福?”我想,或许因为我们没有享受这些所拥有的东西,只是忙着在奔跑,却忘记了,我们的生命其实就在此刻。

所以和家人一同放松下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生命的美,这本身就是祝福。

上帝爱世人,这份爱在创世之初为人预备安息日这件事上就有体现,或许今天,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进入到父的安息中,享受祂为我们预备的安息。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Pawel Janiak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