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微信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

作者: 蒙允转载 廖悯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4年06月27日 08:51 |
播放

1

魔鬼对付人类至少有两大法宝:让他们在没有真理的时候自以为是,这样就让他们拒绝了真理和生命。让他们活于罪中的时候自以为义,这样就让他们拒绝了认罪和悔改。

然而,它的这两样法宝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人里面有一颗骄傲而情愿受欺和自欺的心。

2

在我们对真理有信心之前,魔鬼拼命拦阻我们相信。在我们相信了之后,它又来试图拆毁我们的信心。在夺不走我们信心的情况下,又拼命用骄傲和虚荣充满我们的心,引诱我们去建造自己的巴别塔。

它要夺走我们的冠冕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即便服侍也是为了得人的认同、肯定、喜悦、尊重,是为了贪图虚浮的荣耀,是为了在人前建立一种美好的形象,是为了地上的尊荣和今生的回报。一旦得不到,就用泄气、沮丧、愤怒、忿忿不平、心灰意冷等等情绪来充满和捆绑我们的心。

它鼓励我们自视甚高,煽动我们用不饶恕的苦毒去维护自己因“己”被冒犯而感到受伤的病态自尊心。它刺激我们的骄傲,膨胀我们的自我,让我们不屑于与软弱的肢体相交,不肯俯就卑微的人。它也鼓动我们通过与他们保持距离或者彻底分离,来建立和保持自己心中的“被分别为圣”感。

它把一种虚假的圣洁感充满我们腐坏的心,让我们在唯我独尊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它蒙蔽我们的自我认知,让我们时常陷入“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众人皆罪,惟我独义”的错觉之中。

它让我们只是用口去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但从心里却常常自欺,通过“看自己比别人强”,来把自己分别为圣,以此来获取自己里面的“平安”和“力量”——那种只不过是因为自我被高举、旧人被体贴之后而产生的“肉体舒适感”。

它蒙蔽我们,让骄傲的人认为自己很谦卑,让无知的人以为自己真知道,让恶人看自己很良善,让悖逆的人认为自己很敬虔,让那些与魔鬼结盟的人认为自己在行至高者的心意。让属肉体的人觉得自己很属灵,让属灵的婴孩认为自己是属灵的巨人。它也暗示那些暂时走在正路上的人,让他们相信自己将一直站立得稳,永不会跌倒。

它引诱人谬解真理以让人偏离正路。或偏左偏右。它让偏右的人去藐视和轻看那些偏左的人,让偏左的人去藐视和轻看那些偏右的人。它让那些在A方面有欠缺软弱和失败的人,去瞧不起那些在B或者C方面有欠缺软弱和失败的人。

它让人在自己眼中充满梁木的时候,只去专注于别人眼中的刺。它总向人强调,别人身上的问题是事实啊,别人眼中的刺是事实啊!然而,即便别人身上的刺是真实的,一个人若看不见自己眼中梁木,他们眼睛往外看的时候,所看见的仍然是扭曲了的“事实”。他们心里所充满仍然不过是由不整全的事实所构筑的谎言——我比别人强,更良善,更有义,更敬虔,更圣洁。

它让人持续自欺以至于消灭圣灵的感动。它麻痹人心,让人灵里迟钝麻木,感受不到圣灵在自己里面的担忧叹息和责备。

它让人在高傲中失去对软弱肢体的爱和怜悯,而且还要把这种冷漠无情刚硬伪装成一种属灵的敬虔。

……

总之,骄傲让人心里充满了谎言。骄傲,对人心的自我洞察力来说,形成一场巨大的蒙蔽、误导和灾难。它会让人失去警醒和自省的心,情愿活在一个受欺和自欺的坚固营垒中。

“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3

骄傲的人离魔鬼很近,离上帝很远。

纵容自己的骄傲,却想抵挡魔鬼的诱惑和攻击,是一件徒劳的事。

保持内心的警醒,更重要的不是更多去警惕那些可能在我们身外影影撞撞的魔鬼,而是去警惕我们心里所萌生的骄傲意念。我们里面的罪尤其是骄傲,是与仇敌魔鬼臭味相投的。当我们以为自己比众人都离牠更遥远的时候,牠离我们其实最近。真要打属灵争战,真要对付自己属灵的仇敌,就从警醒和对付自己的罪,尤其是骄傲开始吧!真要抵挡魔鬼,就向上求一颗谦卑的心,并常常去为自己的骄傲而忧伤痛悔吧!

一个人只有谦卑下来,才不会给魔鬼留地步。

4

是的,我们需要被压伤,好叫我们知道自己不过是芦苇。不管我们重生之后有多少改变,我们里面总有残存的骄傲。保罗尚且需要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身上,去抑制他的骄傲以操练谦卑。我们岂不更需要有一根刺放在我们的身上,以让我们可以常常去警醒和面对自己败坏软弱无能的本相,去感受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根易被压伤、也需要被压伤的芦苇而已。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眼中瞳人”
ct7xtvdp79xocxzint.jpg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KeithJJ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