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微信

跨文化宣教之语言学习的魅力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13日 14:37 |
播放

“如果你用一个人能理解的语言和他说话,那是在和他的头脑沟通; 而如果你用他的母语和他说话,那是在和他的心灵对话。”这句出自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名言,精准地捕捉到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深层的意义,对于宣教工作而言更是别具意义。

1917年,在危地马拉,一位加支告族的印第安人对着正在推销西班牙语圣经的金纶汤逊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的上帝这么伟大,为什么祂不说我的语言?这个问题深深触动了汤逊的心,促使他投入10年的光阴将新约圣经翻译成加支告语。这段历史展现了语言不仅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一座触及人心、表达尊重的桥梁。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提醒:人未曾信祂,怎能求呢? 未曾听见,怎能信呢?福音的传递需要经过传扬、听见、相信、求告的过程,而这每一步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关键媒介。保罗以身作则,在犹太人中用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传道,在外邦人中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论福音。

这种超越语言隔阂的神迹,帮助我们思考语言的本质。语言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一个民族世界观的载体。在哈萨克斯坦文化中,月亮象征着美丽与纯洁,用来赞美女子:像月亮一样美丽。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说某人面如明月却完全不具赞美之意,因为对她们而言,月光被认为是有害和危险的,特别是对孕妇和新生儿而言。这样的文化差异提醒我们,要有效地传递福音,我们必须先深入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每种语言在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都承载着数世纪的文化智慧、传统和思维方式。 正如《语言:文化的符号载体》这本书中所描述的,语言与民族意识、精神和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要真正理解任何民族的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规则,还要理解它与该民族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深层联系。

这种深层联系,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笔者曾在书中看到一个小故事,沉思良久,故事里说:在一间邮局里,当一个人使用英语而不是西班牙语沟通时,邮局职员脸上流露出不悦的表情,他问道,为什么来到西班牙却不说西班牙语呢?如果我去你的国家,我会学习你们的语言。其实这看似是不合理的抱怨,但却隐藏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理解文化、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钥匙。

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说:我若不明白某一种语言的意思,在那讲的人来看,我就是个外国人;在我来说,那讲话的人也是个外国人。

语言学习不只是掌握沟通技巧,更是进入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途径。当宣教士投入时间学习当地语言时,不只是在学习词汇和语法,更是在学习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看待世界,使宣教士能够用对方文化中最贴切的方式来传递福音真理。

笔者认为,在培育宣教士时,我们必须强调扎实的语言学习,仅仅是依靠翻译或掌握简单对话是远远不够的。宣教士需要理解当地人的俚语、谚语,甚至要能体会语言中的幽默感,这种深度的语言掌握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谦卑的心志持续学习。正是通过这样专注的语言学习,宣教士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底层世界,建立深厚的关系,为福音的拓展开创道路。

其实这种对语言学习的委身,本身就是爱的见证。它向当地人展现了宣教士愿意放下自己,走进他们世界的心志。就像金纶汤逊在危地马拉的经历一样,当人们看到宣教士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来学习他们的语言,往往会对福音更加尊重、开放。因此,语言学习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跨文化宣教事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尽管沟通方式日新月异,但深入扎实的语言学习仍然是跨文化宣教不可跨越的功课。真正的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表面的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话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从听懂字面意思到真正听进心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体会、理解和内化。语言是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是理解文化的钥匙,更是有效传递福音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愿意付上代价,投资在深度的语言学习上,不只是追求表面的沟通,而是致力于深入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就能看见福音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盛的果实。这个从听懂到听进心里的过程,正是跨文化宣教工作者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armoluk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